最近我出席亞洲人力資源培訓及發展會議,主講我專長的情緒智能(EQ)的這個專題。當我講解憤怒情緒的時候,我問在場的聽眾:「認為自己有脾氣的請舉手。」如果他們是真正坦白的話,我相信舉手的人數應更多。憤怒是普遍但又極具破壞力的情緒,因此一般人對憤怒或脾氣的認知都是負面的,在我們一系列關於情緒智能的公開課程裏,「憤怒」是首要的課題。
人們不能好好面對和管理憤怒的主因,往往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或承認自己的憤怒。我從小就有兩個經常爭吵的父母,但我的媽媽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容易憤怒的人。她總覺得在結識我爸爸之前是不會動怒的,所以脾氣壞的爸爸才是問題的根源。
倘若一個人不能坦誠地承認自己的憤怒,那麼他就無法解決或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更難去處理情緒帶來的負面效果。「憤怒」和觸發憤怒的人或事情無關,而是在於表達憤怒的方式。由程度低的少許生氣,至程度高的震怒憤恨。處理憤怒也包括處理別人的憤怒心情,這意味著先要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他人。這一點也是西方情緒智能大師Daniel Goleman的主張。
雖然與對方爭吵打架會嚴重破壞彼此的關係、自己的聲譽和形象,但強忍怒意也有其破壞性, 只是沒那麼明顯。那些強忍怒意的人,通常擅長埋藏自己的情感,甚至對自己「沒有脾氣」感到自豪。其實他們往往是把壓抑的憤怒儲存起來,有一天會像計時炸彈般爆發,或可能轉化為對別人作出消極的攻擊,像慢性毒藥一樣地破壞人際關係。表面上他們好像是壓制了憤怒,卻沒有正視產生憤怒情緒的原因。很多研究也指出強忍負面的情緒其實會危害心理和生理健康。
所以改善生命的關鍵,就是無論是誰的對錯,均要承擔處理自己情緒的責任。有多少人能有這樣的覺悟,鼓起勇氣,不依賴或怪責其他人,能獨自面對內心的憤怒,學習和冷靜執行最明智的解決方案呢?
回說我媽媽,前幾年她和我好好溝通了而有所醒覺。她不再只是不斷投訴、指責和迴避令她憤怒的自身原因。她和我好好研究她和爸爸的溝通模式,並聽從我給她如何處理憤怒的建議,積極改善情況。不久後,她不再與爸爸吵架了。擺脫了這些壓力,她變得更健康快樂,我們一家的關係變得和諧了。情緒智能不僅能幫助我們的事業,它更是我們面對不同人事的要訣。它是我們成功、快樂和平靜的基礎,非常值得我們去建立和改進。
黃慧玟 Natalie Evie
Evie Beaute護膚品和Natalie
Evie Consulting創辦人,曾任頂尖投資銀行執行董事,亦於不同的媒體撰文,2015年更榮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頒發特殊貢獻獎。作為企管導師和高管教練,一直致力培養學員情緒智能 (Emotional Intelligence),希望讓學員們在職場上可發揮所長,同時提高機構人力資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