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由2-3歲踏入自主期開始(即傳說中的Trouble Two),便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家長究竟該如何應對呢?若親子間發生意見不合的情況,又該怎麼辦呢?
家長心態調節:不能再一言堂
早期幼兒教育顧問Ken Sir說:「孩子總會堅持自己要穿哪件衣服、拿哪個東西、玩哪個玩具或要做哪件事情,家長可以先衡量孩子的選擇是否會影響到自身安全,再做後續的應對。」
實戰例子:
天氣轉冷,但孩子不想穿外套出門,這時家長應以「同理心」再一次詢問孩子的意願,理解孩子的動機,究竟為了反對而反對?還是孩子只是單純想挑選漂亮的外套才出門?
✔ DO |
✔DO |
✘DON’T |
「媽咪知道妳想著裙仔,但而家出面天氣好凍,妹妹想要加黃色外套定紅色外套呢?」 |
「媽咪幫你帶著,等你凍時你同我講!」 |
「等陣間凍親,你就知道!」 |
透過提供自己認同的選擇,藉此讓孩子認為有自己決定的權利,以免孩子認為父母不尊重他,而更堅持自己的選擇 |
先順從孩子,給彼此一個下台階,家長不用堅持當下就要孩子屈服,因為2至3歲的孩子,均希望大人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
切記要避免跟孩子講悔氣話,導致雙方關係僵持不下 |
小心扼殺硬頸小孩的領導才能
當孩子兩歲以後,就開始會有自己的思想及個性,懂得如何表達想法及爭取做決定,因此家長經常苦惱小孩怎麼突然由天使變成惡魔。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特性,「硬頸」的孩子被認為小時候不好教,但長大後在學校及職場,都具有領導的潛能,而堅持度低的孩子,家長說什麼都跟著做,習慣「被動」,到進入團體生活時,反而不會表達自己想法。建議家長應鼓勵每種特質的孩子發揮個人特點,並試著去磨練,就能有正向的成長空間。
後記
孩子的個性和氣質沒有絕對的好壞,即使現在認為孩子很難教,總是考驗你的理智和心臟強度,但父母只要反過來試著用他們的角度去同理孩子的想法,就能理解他們內心多渴望家長的等待和耐心,孩子只是用不一樣的方式來確定父母是否還愛自己。家長只要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你都愛著他們,親子之間就能夠持續有討論及溝通的空間,「家長們請加油,不要放棄!」
Ken Sir
現任Parent Club 首席顧問,曾任香港專上教育學院早期教育文憑課程講師及為都市日報撰寫胎教專欄,多年來醉心研究早期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自2008年開始致力推動以「要改變孩子,先要改變父母」為基礎的家長課程,2009年榮獲TVB週刊選為2009年最強幼兒教育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