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已持續在非洲、美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傳播及錄得爆發。根據世衛早前發表的報告,由2007年至今,寨卡病毒已在47個國家和地區持續傳播或被證實病毒流行;另外有3個國家亦錄得有寨卡病毒感染個案,在該國家和地區並沒有任何已知蚊媒,懷疑是經性接觸傳播的本地感染。寨卡病毒感染是一種由寨卡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病徵包括發燒、皮疹、結膜炎、肌肉或關節疼痛和疲累,徵狀大多屬輕微及持續數天。
寨卡病毒主要通過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本港現時雖沒有發現主要傳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但其他種類的伊蚊,如白紋伊蚊亦被視為可能的病媒。另外,寨卡病毒亦可透過血液或性接觸傳染,但這種情況並不常見,過往只有少數個案是在精液發現寨卡病毒。然而,現時並沒有預防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要預防寨卡病毒感染,應該避免被蚊子叮咬及防止蚊蟲滋長。
除了以上提及的蚊媒傳染病外,寨卡病毒亦有可能導致不良懷孕後果(小頭畸形)和神經系統疾病(如吉.巴氏綜合症)。有調查指,寨卡病毒與小頭畸形在感染的時間及地域上有關連,更在接連胎兒的腦部組織發現寨卡病毒。雖然推測未被證實,但因寨卡病毒而導致小頭畸形的可信性十分大,有關方面亦正積極調查中。另外,在進行寨卡病毒和吉.巴氏綜合症的調查地區,雖然近期的神經系統和自身免疫性併發症個案增加,不過未有證據顯示與寨卡病毒有關。因為這些地區同時流行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病毒,而兩者皆可經蚊子傳播,故不能一口斷定兩者有關連。對於誘發吉.巴氏綜合症的真正成因,仍需經調查後才能進一步確定。
要預防寨卡病毒感染,除了小心被蚊叮、注意有機會透過輸血或性接觸而感染外,衞生署亦提醒市民注意以下事項:
1)外遊須知
外遊人士,尤指患有免疫系統疾病或嚴重長期病患者,最少於出發前往寨卡病毒持續傳播的地區(受影響地區)6星期前諮詢醫生,並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免受伊蚊叮咬;從受影響地區到港後14日內,須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身體不適,應盡快求醫,並把外遊紀錄告知醫生。
2)對懷孕婦女和計劃懷孕女士的建議
懷孕婦女和計劃懷孕的女士應考慮延後到訪受影響地區。而在旅途中,應採取適當避孕措施及時刻採取防蚊措施。旅程後,若身體感到不適,則應求診並告知醫生外遊紀錄。而計劃懷孕的女士從受影響地區返港後的28天內亦應繼續採取避
孕措施。
3)預防性接觸傳播及可能出現不良懷孕後果的特別建議
孕婦不應與曾到訪受影響地區的男伴進行性行為;而從受影響地區來港的男性外遊人士亦應注意,不應與懷孕或有機會懷孕女伴發生性行為,否則以上人士應在進行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
潘偉剛 Poon
Sir
八十年代畢業於瑪麗醫院後留學北美,並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醫療行政博士學位,非典型肺炎(SARS)疫潮後曾被借調至新成立的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擅長專業領域有急症災難救援、醫療行政素質管理及感染控制預防。曾獲頒英國第36屆感染控制年會的最佳自由文稿發表大獎。曾任醫院護理總監一職多年,現任私家醫院護理顧問,亦是香港醫護學會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