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醫療健康主題
兒童便秘的認識
返回

進食時,食物會從胃部到達小腸,食物的營養會被小腸內壁的血管吸收,而未被吸收的部分則到達直腸,當剩餘之水分也被吸收後便會成為糞便,再經由肛門排出體外。

 

大多數嬰幼兒每天排便一至兩次,或兩天一次,但只要排出的大便形態鬆軟、不太硬、亦不是粒狀,以及沒有腹漲、腹痛等現象,就算兩、三天才排便一次也沒有大問題。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結、排出時感覺疼痛,甚至排便困難的狀況。

 

一般來說,六個月以下的嬰兒主要進食母乳或奶粉,除非開奶的比例出錯,導致水分不足或飲用了與年齡不符的奶粉,否則便秘並不常見。但當嬰兒開始轉食固體食物時,可能會因為飲食習慣不良,例如少喝水、吃肉太多或少吃蔬果而導致纖維攝取不足,結果令糞便乾結,出現排便困難情況。此外,缺乏適當的排便訓練,也可能導致腸胃蠕動機能不正常,造成便秘。本港大約百份之五的小孩有排便困難的情況,可見問題並非罕見。

 

雖然便秘不會引起即時健康損害,但持續便秘也會影響小孩的心情及胃口,引致小孩腹痛或腹漲,令他們未能吸收到所需的營養,從而影響小孩的發育及成長。嚴重時甚至會因大便太硬導致肛裂、出血及肛門疼痛等併發症,令孩子更怕上廁所排便,造成惡性循環。

 

所以當發現幼童有便秘問題的時候,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喝清水、多吃蔬果、減少進食肉類、多進行體育活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等。一般情況下,小朋友的便秘問題會自行痊癒的。切忌隨便購買市面流傳用的開奶茶及中成藥給嬰幼童服用,普遍這些產品含輕瀉劑,服用後腸道反應不一,經常服用可能有未知的副作用甚至反效果。

 

但家長也要留意,部分疾病也可能引發兒童便秘,例如巨結腸病、脊柱裂影響控制排便的神經問題、腸胃問題、甲狀腺分泌偏低及血鈣過高等。所以若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後情況仍沒有改善,宜盡早尋求專科醫生協助。醫生會先幫助病童排走積聚腸內的大便,然後會因應其病癥和身體狀況等,安排相關檢查及治療。








王珮瑤醫生

Dr. Beatrice Wong

小兒外科專科醫生,專長於小兒微創手術、唇顎裂修復手術及小兒外科整形手術。曾任職於本港多間公立醫院,並擔任基督教聯合醫院的小兒外科部副顧問醫生以及唇顎裂中心副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