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為中文版 Site Map Contact Us
Medical & Health
大腸息肉屬惡性還是良性?
Back

近年,市民對大腸健康愈來愈關注。聽見大腸癌和大腸息肉,大家都人心惶惶。有人說大腸癌和息肉是同一回事,有人說息肉會馬上演變成癌症,也有人說息肉是良性的,到底這些說法正確嗎?

 

大腸息肉是大腸內壁突出性生長物的統稱,以腺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較為常見,其他類型包括炎性息肉、錯構性息肉、類癌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等。各類型息肉的形狀可以非常接近,而且不一定能靠內視鏡分辨出來,有需要提取細胞組織作詳細化驗才能定性。然而,為了避免重複進行大腸鏡檢查,醫生一般都會在發現有息肉後直接進行切除手術。

 

最常見的增生性息肉不會轉變為癌症,這類息肉經切除後不需額外跟進,亦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醫生稱其為良性。而第二常見的腺瘤性息肉卻完全是另一種情況。大部分腸癌都是腺癌,幾乎全部都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成。因此,稱腺瘤性息肉為癌症的前奏絕不為過。大部分醫學報告已改稱「腺瘤性息肉」為「腺瘤」,以免其重要性被忽視。雖然嚴格來說腺瘤是良性腫瘤,但這「良性」並非永恆,其有機會轉化成惡性。因此,腸胃科醫生對於處理腺瘤的病症都非常小心,必須確保它在變為惡性前移除掉。

 

腺瘤有機會復發,也有遺傳的風險,其數量、大小、細胞性和家族史決定了復發的風險。現在國際間已經有完整流通的指引,專門針對腺瘤切除後的跟進。簡單來說,患者若未能完整切除腺瘤,需在短期內跟進並檢查,一般為半年至一年。其他已切除腺瘤的患者則需視乎個別情況,一般需於三至五年間再進行大腸鏡檢查。至於患者的家人則需要在患者被診斷出腺瘤的歲數減十歲時便開始進行大腸鏡檢查。舉例說,陳爸爸在45歲時患上腺瘤,醫生則建議他的兄弟姊妹和子女需在35歲開始便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

 

息肉的性質並不單純,其有機會轉變為癌症。當被醫生診斷出長有大腸息肉後,還需要問清楚其性質,繼而給予適當的治療,而不是簡單地以良性和惡性區分罷了。



吳昊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深信凡事有果必有因。腸胃固然,人生亦然。希望藉著分享知識經驗,助讀者的腸胃路路暢通,無穿無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