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為中文版 Site Map Contact Us
Medical & Health
中醫對痛經的治療及調護
Back

我們不時聽到身邊的女士訴苦,常受著經痛的困擾。很多人認為紓緩這些生理痛楚的方法就只有服食止痛藥或熱敷。然而,大家有否想過中醫也能幫助你遠離痛楚?

 

中醫稱經痛為「痛經」,女子於經期前後或來經期間會出現小腹疼痛、暈眩或精神疲乏等徵狀,嚴重者更需卧床休息。從中醫角度理解,形成痛經的原因主要是氣血運行不暢,沖任失調。

 

中醫證型方面大致可分為「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不通則痛」是指因氣血不通,以致氣血凝滯於子宮,引起疼痛。導致氣血不通的因素有很多,臨床上最常見氣滯血瘀型痛經的患者大多數是由於情緒緊張,睡眠質素欠佳或是體內寒氣盛,令體內的氣血不能正常活動,形成瘀血,當瘀血不能正常排出體外時便會出現痛經。其表現為經期小腹脹痛、拒按(即疼痛部位因按壓而增痛),經血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色紫暗夾血塊,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伴胸脅乳房脹痛。「不榮則痛」中的「不榮」即氣血不足,氣血不能正常推動,引致子宮失養而產生疼痛。其疼痛一般出現在來經後期或月經乾淨後,小腹隱痛喜按,月經色淡且量少,質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等徵狀。

 

在治療方面,中醫會以內服中藥為主,加以針灸,輔以食療等綜合治療方法,助患者從根本解決問題,以同時達致治標及治本的成效。氣血不通的治療方法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常用方劑為血腑逐瘀湯,藥量隨症加減。氣血不足者則以溫經補血、暖宮止痛為主,常用方劑為溫經湯加減。針刺可疏通氣血,加以艾灸溫經暖宮可大大提升止痛作用,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經前適量地飲用玫瑰花茶也可起到活血調經,緩和痛經的作用。

 

預防痛經應由平日生活做起,如注重經期後的衛生,以減少痛經發生;經期時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也不可過用寒涼或滋膩的藥物和服食生冷食物;保持心境愉快,氣機暢達,有助經血流暢;注意休息,減少進行劇烈運動,宜作散步等適量運動。除此之外,也不可忽視作定期檢查,先以西醫的診斷手法排除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這能更明確地找出病因,因而對症下藥。



何昕 註冊中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畢業,取得中醫婦科學碩士學位及中醫學學士學位,同時為中國高級公共營養師,並修畢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學深造證書(腫瘤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