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為中文版 Site Map Contact Us
Medical & Health
情緒致病,不容忽視
Back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工作壓力之大舉世知名,導致情緒疾病在香港十分普遍。當中很多人長期生活在巨大的情   緒壓力環境之下,甚至習慣了這種壓力而毫不自覺。根據中醫的理論,人的情緒變化,除了會引致一系列的精神   科疾患外,許多不同的疾病及亞健康體質,也會因不良的情緒刺激而引起。

 

  自古以來,中醫理論一直強調情緒對於身體的影響。《素問》當中記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   恐。」從中可得知七情變化,與人體臟腑的氣血相應,兩者息息相關。其中喜屬心,怒屬肝,思屬脾,悲憂屬   肺,驚恐屬腎。七情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對應的臟腑。例如,長期處於驚恐狀態的人,容易出現腎虛的情況。同樣地,患上驚恐症的病人,許多都有腎虛的體質。筆者在診症期間,曾經遇過有婦女因長期處於惶恐狀態,而產生腎虛體質,結果三十多歲就出現「閉經」的情況。當然,其他情緒致病的例子也多不勝數。

 

另外,《黃帝內經》裡提出,運用情志刺激治療疾病的療法,稱作「精神療法」。東漢名醫華佗,曾經以此療法治療一個患上心胸痛的病人。當時華佗診斷此病是因過度的思慮所致,認為激怒病人便可使其痊癒。於是,華佗故意向其收取大額診金,卻不作治療,更留書辱罵。病人看後怒不可遏,即場吐出「惡血」,心胸痛悄然而癒。

 

宋代名醫陳無擇,著有《三因極──病証方論》,他把眾多疾病原因歸納為三類,分別是「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當中「內因」基本上是指七情過極而致病,古時的病因學理論,除了強調氣候變化使人容易生病外,也強調情志致病。因情緒所引致的疾病,並非單指精神科的情緒病,也涵蓋了內、外、婦、兒的各科疾病。

 

舉例來說,情志抑鬱容易引起肝氣鬱結,當肝氣侵犯脾胃,可以引起一系列腸胃疾病,最典型的就是胃脘痛。在現今社會,工作壓力大使人容易患上胃脘痛,有些人甚至服藥也不能舒緩病情,治療方法就只有情志疏導了。

 

雖然現今醫療科技進步,但大部份疾病仍未能查出明確的成因。想要遠離疾病,保持健康,調暢情緒亦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呂兆陞  註冊中醫師

擁有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全日制)及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理學碩士學位,同時亦擔任星匯網網上電台中醫節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