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為中文版 Site Map Contact Us
Medical & Health
中風(Chinese Version Only)
Back

(Chinese Version Only)

中醫優勝之處是防重於治:

很多慢性疾病,預防比治療意義更大。如:中風是中老年常見病,其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質素。中風病的形成需要十至廿年的漫長時間,中醫認為與虛、風、火、痰、濕、瘀有關,取決於個人的飲食生活習慣。


中風病是防重於治。人過中老年,機體氣血不足,肝腎虛損,風、火、痰、濕、瘀等病理產物不斷產生,積年累月,阻滯脈道,影響微循環,或血液凝滯栓塞,或脈道狹窄,脈管硬化,血溢於脈外。


所以中風的關鍵是補虛、祛濕、化痰、活血、清熱。


預防中風方:

荷葉10克、山楂6克、何首烏6克、薏仁米20克、丹參10克、太子參15克,3碗水煎至1碗,分兩天,晚飯後服,每星期一劑。病向淺中醫,長時間調養,始見功效。

藥食並用,安全簡便廉宜。中醫學是以不傷害為前提,盡可能把食物當藥物,不要把藥物當食物。中醫藥食並用,將醫療過程滲透到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具有安全、簡、便、廉等優勢。


中風飲食調理方:

1. 黑木耳6克,用水泡發,加入菜餚或蒸食;

2. 芹菜根5個,紅棗10顆,水煎服,食棗飲湯;

3. 飯後飲食蒜頭醋510毫升。

長期服用,可改善血液循環及微循環,降低血黏度。


中風當然要防重於治,但若不幸中風,則應著重改善中風後遺的症狀。中風者假若遺留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窩斜等中風後遺症,傳統的中醫治療如能配合現代科技微電治療,作中風後的身體調理當然效果更佳。以經絡理論配合微電治療儀處理,由頭頂至小腿有關肌肉,在2030次療程後,有成功案例病人可恢復自行坐立,起卧及走路。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中風後遺症

  1. 心腎陽虛型:表現癡呆、善忘、肢體不遂、怕寒肢冷、心悸氣短、頭暈耳鳴、血壓偏低。治宜滋陰補陽,熄風開竅。

  2. 肝陽上亢型:高血壓、頭痛、暈眩、心煩易怒、口舌乾苦、失眠、口眼歪斜。治宜育陰潛陽,平肝熄風。

  3. 氣虛血瘀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疲乏力、面白、頭暈心悸。治宜益氣活血,祛瘀通絡。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像裁縫一樣,度身訂造,中醫強調個體化和心身整體治療,方法上可採用多種治療技術的整合。





張賢君註冊中醫師

於IPC Bio The Well養生中心駐診,有十多年中醫藥業管理經驗, 為香港中藥學會評議會委員,香港新界婦女合總會三屆名譽會長,曾於上海龍華、深圳、佛山市、新會、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有臨床診療經驗。